思想交锋

道家文化对企业管理者的启示

作者: 常安喜     时间: 2021-06-28     

道家以《道德经》为经典,也是国学文化之经典,道家思想主旨为“道法自然”,《道德经》虽然仅有五千余字,而后人解析作注可谓众说纷纭,足见我们国学文化《道德经》的魅力。王重阳《论得道》指出:况其灵智益深益远乎。“道”即灵智澄明之境。历史上,在国家治理当中,借鉴道家思想治理国家事例不凡其中,例如在我国汉代、宋代初期,人民经历多年的战乱纷争,统治者在天下初定的国家治理当中,就采用“黄老”思想,顺其自然、无为而治、休养生息,迅速恢复经济发展。

道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历史政治思想,有其深刻的原因。其中一个原因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视道德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它把道德视为保持人与自然和谐、提高人的素质、完善人类社会的重要力量。道家思想在历史的特定时期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在中国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客观条件。现如今,在中国的企业治理当中,管理者汲取《道德经》的智慧也是比比皆是。

众所周知,管理是企业在与外在社会需求变化的对立中寻求统一的一个过程。它首先要求管理者能够敏锐地判断社会需求的变化,这样才能够及时调整企业的方向,并迅速与之相适应。《道德经》中“宠辱皆忘”同样适用我们的企业管理者,如果管理者缺乏一个宠辱皆忘的心态,就很容易受到情绪的干扰,继而影响管理者对社会需求变化规律的把握,最终导致决策失误,这可是决定企业命运的大事。其次,它要求管理者能够不断迅速地将企业的决策贯彻到组成企业的每一个人,这样组成企业的各个部分才能够步调一致,迅速地跟上社会需求变化的节拍。

随着工业化社会的迅猛发展,从蒸汽机到内燃机,从冶金工业到化工工业,再到现如今的信息时代,短短数十年间的发展,工业社会排放的废水、废渣、废气,已经超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成千上万倍,工业“三废”排放早已超出了地球的自我净化能力,导致我们的地球早已不堪重负、不能“厚德载物”了。道家重视自然规律,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应当达成全人类的共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也已经到了势在必行的时候。所以要求企业必须跟上中国绿色发展理念需求的节拍。

2030年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必将倒逼能源企业必须实施洁净生产。我们以煤为基的资源开采过程中,对地下水层、地表塌陷的破坏在所难免,所以利用先进技术实施绿色开采、洁净生产也是我们的主攻方向。同时,矿区绿化、塌陷治理等环保工作,同样要成为我们的重点工作。

优秀的企业管理者,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把企业员工自身拥有的聪明才智看作企业的资本,享有和其它资本同等的说话权和分配权,有了这个与员工共同发展的理念,加上一套相对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做保证,员工就会把企业看成是自己的家,进而充分地发挥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有了员工的全身心投入,没有什么企业是搞不好的。

例如,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韩鹏杰教授是这样解读:我有三样宝物,一直坚持保留它们。一是慈,慈爱天下万物,就能产生勇气;二是节俭,节俭爱惜才能宽裕;三是不敢处在天下的前头,才能成为天下万物的首领。这三样宝物,恰恰是企业领导者提升自我修养的三个方面。“慈”和“俭”都好理解,“慈”意思说领导者不可高高在上,而要帮助关心员工,和员工一同成长,这样才能提升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俭”是说领导者要带头勤俭,节制欲望,学会自律。

然而第三“宝”——“不敢为人先”则历来为人们所误解。很多人以为老子不思进取,甘居人后。但实际上,“不敢为天下先”绝对不是得缩头且缩头的“乌龟哲学”,而是蕴藏着以退为进的人生哲理。“不敢为天下先”并不是说要原地踏步,不思进取,而是要时刻保持冷静的态度,理智分析眼前形势,在时机成熟之后再顺势而为。

生活中,很多时候,人一旦得失心、竞争心过重,就会迷失自己,甚至让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明明客观条件还不成熟,就企图超越客观实际迎头冒进,结果反而加速了失败。无独有偶,企业管理也是一样,曾经的花旗银行拥有两亿多客户账户,是全球银行竞相学习的对象。但却因为冒险扩张,导致资不抵债,结果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

《道德经》的奥妙对企业管理启发不限于此。例如国有企业根深蒂固的传统管理思维,注重“多检查多考核”的管理方式,造成被管理的所属企业疲于应付,被迫弄虚做假,大搞形式主义,导致基层一线职工苦不堪言,直接影响企业发展稳定。何不因时制宜,借鉴道家“顺势而为,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给所属单位充分的经营管理自主权,搭建所属员工展示才华的平台,提供实现员工自我价值的动力,也一定能够解决想解决而始终不能解决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时光荏苒,《道德经》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虽然只有寥寥五千余字,却博大精深,至今仍以其独有的宇宙、社会与人生的领悟,影响而启发着后世人。企业的领导者,应当认真品读《道德经》里的企业管理智慧,将《道德经》中的管理智慧当做决胜市场的法宝,从而做到提升自我素质,把握企业命脉。(陕北矿业定制班——常安喜)

上一篇:供给创造需求 需求牵引供给 ——对需求侧改革的认... 下一篇:企业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