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交锋

宏观经济课程后对通货膨胀的辩证理解

作者: 姜江     时间: 2021-07-06     

通货膨胀(以下简称通胀)是宏观经济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但人们往往谈之色变,认为通胀猛于虎,会严重损坏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在辩证思维中,事物都具有两面性,通胀也不例外。作为社会经济个体的我们,只有正确的理解它的危害和好处,才能积极应对,实现资产保值。

一、什么是通胀

简单说,通胀就是:纸币发行量超过实际需要量所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认为,通胀永远且只能是一种货币现象,也就是说政府超发货币导致通胀。

近年来全球通胀预期开始加热,全世界的货币出现大放水,美国去年一年就增印了其货币发行量的五分之一。美元的贬值将会造成全球资产价值的缩水,由于中国在全球抗疫中的产能恢复快,导致进口量增加,相比去年,进口量增加了近1万亿美元,输入性通胀已无法避免。

二、造成通胀的原因

首先,最直接的原因是货币发行机构发行的货币量远超过了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政权更迭、战争频发等。其次,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是它货币价值的有力支撑,当国家不够强大的时候,发生通胀的概率也会偏高。

三、通胀的危害

最直接的受害者是普通民众。首先,发生通胀以后,人们用原有的货币量所能购买到的东西急剧减少,物价上涨,使得民众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其次,民众每天付出的劳动力换不回一顿果腹的午餐,使得民众不再相信货币价值,进而导致储蓄下降、失业率增高;最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政局稳定也将会受到冲击。

四、通胀的好处

现在全世界都在盯着美国,害怕强劲的经济复苏会推高通胀,导致美国加息,引起资本市场动荡。美联储主席已经表示目前看不到明显的通胀,即使到了需要改变货币政策的时候,也是会采取先减少市场购债,然后才是加息的手段。因为这一部分通胀对于美国经济发展实在太重要了,美日欧等国家从不担心通胀,他们反更担心通货紧缩。

放在整个国家与社会层面来看,适度的通胀不仅能够刺激消费,推动经济,增加就业,还能减少政府债务成本,而且还可以起到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的作用。基于这些,可以将通胀的好处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1、通胀有助于刺激消费

如果一双鞋今天卖200元,半年后卖300元,你即使今天不需要这双鞋,也可能想要先买下来放着。这样一来,消费就被刺激上去了。相反,如果半年后这双鞋只要100元了,你可能就会等到半年后再去买,消费活动就被抑制了,而消费是今天世界上几乎所有经济体最重要的增长动力之一。

2、通胀可以调节社会财富的结构

我们假定某个国家的M2货币(广义货币供应量,所谓M2货币,包括现金、企业存款、居民储蓄存款以及其他存款等,它主要是以存款和现金的形式存在)发行量是10万亿元,同时,假设这一年国民的总年收入是5万亿元。那么这10万亿的存款就相当于全体国民2年的收入。但是这些存款资产中的大部分是集中在少数人手里的,我们就假设20%的人拥有80%的资产。此时如果我们把通胀计算进去,假设通胀率是100%,国民收入就会是10万亿,相比而言,那10万亿的存款资产就贬值了。由于少数人拥有的存款更多,相应地少数人手里的钱贬值得也就更多,他们不得不将个人存款投入到社会生产中,以此对抗通胀。

3、通胀可以让各国政府实现低利率甚至负利率的债务偿还

美国向全球大量发行国债,我们觉得美国的国债过多,其实美国的国债所占它的GDP比例还不大,而且美国国债的利率是非常低的。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很多国家的债务都比美国重得多。那为什么各国政府还敢继续借债呢?因为综合通胀的因素,各国政府实际是以负利率借贷。

4、通胀符合民众的经济发展预期

假设有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你工作了一年,到第二年工资提高了一倍,社会的物价也随之上涨了一倍;第二个选择是工作了一年,到第二年工资减半了,社会的物价也减半了。相信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前者,毕竟大家不会相信,社会越发展收入越少的道理。

通胀既然有这么多好处,各国政府自然也会利用起来。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如此,无论身处哪个国家,都需要面对这一点。

五、个人应该如何应对通胀

当然,对于个人来说通胀意味着资产缩水,肯定不是好事。我们能做的有以下两个方面:

1、投资市场

为了避免自己在通胀中资产流失,最好的办法就是别让自己的钱躺在银行的帐户里睡觉,而是拿来投资一些良性资本市场,这样才能有效对抗通胀,跑赢CPI

2、投资自己

更好的办法是投资自己,提高自己的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是只会增值而不会贬值的无形资产,让自己可以直接取得超越通胀的收入。

通胀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将长期存在,而投资自己才是我们对抗通胀问题时风险最低且回报最高的做法。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迎接未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具有适应未来的知识与能力。(陕北矿业定制班——姜江)

上一篇:怎忍浮华误此生 ——论“一寸光阴一寸金” 下一篇:思创求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