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交锋

感悟端午节的传统文化之美

作者: 李晓辉     时间: 2021-06-15     

伴随着初夏的气息,端午节如约而至。

漫步街头,穿戴着汉服的年轻男女衣袂飘飘、言笑晏晏,粽子和艾叶的芳香处处可闻,历经千年沉淀的中华传统文化如今依然魅力无限。作为传统节日,端午能够延续至今,自然有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寄托在其中的精神与情怀,正是端午节美之所在。

端午之美,美在家国情怀。“端午节”能在泱泱华夏流传至今,离不开伟大诗人屈原赋予的特殊意义。屈原,春秋时期楚国大臣,一生倡导明法、革政、富国、强兵,却遭多年流放。流放途中,屈原以《离骚》《天问》《九歌》等许多恢弘壮丽的不朽诗篇,表达了伟大的爱国忧民情怀,矗立起巍巍人格丰碑。当苍茫的荆楚大地面临灭顶之灾时,他悲愤难捱,带着壮志未酬的忧愁和对国家深沉的热爱沉入汨罗江底,从此汨罗江千古闪烁着一颗不屈心和爱国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对国家命运的求索,成为后世无数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种精神。“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屈原那光彩照人的爱国情怀和彪炳千古的《离骚》绝唱如今更加熠熠生辉。

端午之美,美在敬重生命。仲夏登高,顺阳在上,拜祭龙祖、祈福辟邪。这一天,吃粽子是必不可少的,粽子一般由粽叶包裹糯米,辅之以红枣、红豆、肉馅等而成,益气健脾、利水解毒。解开细线、剥开粽叶,细细欣赏那白米红果,沁人心脾,入口,软、甜、黏。这一“包”一“容”之间,呈现的就是对生命的包容和理解。“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插艾草也是端午习俗之一。小时候,每逢端午,外婆就会带我趁太阳未升之时,顶着晨雾,在田野地头,采摘艾草。并将采回来的艾叶高悬在屋门之上,外婆说这样可以百病不侵。艾者,爱也,爱人、爱己,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对生命平安健康的寄托呢。

端午之美,美在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端午节的大戏是龙船赛。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的《续齐谐记》云:“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投汩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阳竞渡,乃遗俗也。”如今,赛龙舟逐渐形成了一种遍布全国的文化习俗,且被赋予了不同的寓意。看那龙舟赛场,一艘艘多彩龙舟在整齐富有节奏的口号声中,离弦箭似般划过平静的水面,周围的呐喊声,锣鼓声交汇回荡,桡手们整齐划一、奋勇挥桨,在清澈的湖面荡起一道道涟漪,千舟竞渡、百舸争流。这不仅是悠久传统历史文化的继承,更是人们自强不息和团结奋进精神的展现。

端午节,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中华民族永恒的记忆。她走过浩瀚无垠的历史星空,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而传统文化又如同岁月之河,连接着现实生活和中华优秀精神血脉,穿越时空,让我们时刻感受着传统文化之美,并在这种感悟中自信自强,砥砺前行。(思创2106届中训班学员——李晓辉)

上一篇:追忆屈原 烛照当下 下一篇:治企无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