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

黄陵矿业一号煤矿:创新为智能矿井建设插上腾飞的翅膀

作者: 倪小红     时间: 2021-03-19     

2020年末,黄陵矿业一号煤矿收到一份沉甸甸的新年礼物——在国家能源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公布的71处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建设煤矿名单中,一号煤矿位列其中,这是该矿智能化矿山建设取得新成效的重要标志,更是落实新发展理念,依靠科技创新,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开创智能矿井建设新局面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该矿坚持走安全、创新、高效、绿色、文明的发展之路,大力实施科技兴企战略,坚持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相结合,不断加大科研力量投入、充分发挥员工才能、全面激发五小创新、技术改造活力,积极探索、精准发力,绘就科技创新精彩画卷。


科技奋进路,技术谱新篇

推动煤矿生产技术创新、升级转型、安全发展,智能化开采是主攻方向,也是一号煤矿遵循的方向标。该矿积极围绕解决制约企业安全生产的技术难题和共性问题,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方式,力争让科技成果惠及煤炭行业,更好地服务社会。

一号煤矿在行业内率先实现了国产装备较薄、中厚煤层智能化工作面远程操控采煤的常态化作业,这些技术当时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但是在生产实践中存在着记忆截割技术无法常态化精准应用和远程干预频繁、综采工作面大数据融合应用率低、煤岩识别等关键技术难题尚未攻克。该矿机电副矿长符大利坦言道。

该矿结合自身实际,围绕透明地质模型建立、装备精准控制、工作面自动找直等技术难题进行探索攻关,开展了基于动态地质模型大数据融合迭代规划控制策略的智能开采技术研究。经过200多个日日夜夜付出,攻克了大数据决策平台网络地址数量受限、结合惯导数据采高数据井下切眼实测数据对模型更新等多项技术难题,实现大数据分析决策技术对截割参数实时修正,首创基于地质模型“CT”切片技术的精准控制方法,指导采煤机生产,采煤机按照大数据智能分析决策中心下发的规划截割模型进行自主截割,实现由传统记忆截割模式向自主截割的技术跨越。该项技术顺利通过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这只是该矿推进智能矿井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一号煤矿扎实推进四化矿山建设,用智慧之钥打开安全高效、管理协同、绿色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智慧矿山之门。先后建成了万兆工业以太网+4G5G+WIFI全覆盖的立体化通讯网络,实现了生产、通讯、监控数据的高速、可靠、多元化传输,疏通了智能矿井升级建设的传输脉络;成功实现“110”工法沿空留巷300米,编制形成《一号煤矿沿空留巷开采技术标准手册》,为“110”工法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开展辅助生产系统智能化升级,安设巡检机器人24套,让无人值守、无人巡检逐步成为现实。


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实现绿色强企的基础和保证,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该矿以实现五个一流、五个创新为发展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科技创新技能型人才蓄能,拓展技能人才的成长途径,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该矿以素质提升为目标、以增强创新能力为核心,着力开展人才素质提升工程。通过邀请行业专家举办专题讲座、内部开设技术微课堂、技术交流学习、岗位定期轮换、作业规程和技术措施评比等方式,实现专业交叉融合,使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视野和创新思维得以拓展、专业技术水平逐步提升;严格推行师带徒,为一线职工设计普通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首席技师成长通道,通过岗位练兵、技术比武、三小一练等方式,大力实施技能提升工程,为更多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搭建平台。

80后优秀青年中层管理人员张志,这个温文儒雅的后生,少了一份年轻人的通病——浮躁,多了一份中年人特有的沉稳与睿智。我是1998年来到一号煤矿,当时就是啥也不懂,跟着师父学习一点点积累,跟着企业一步步成长,从普通机电维修工到陕煤工匠,再到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这得益于单位的培养,是企业给我们草根一族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张志夸赞着矿上的人才培养机制。

在良性的成长成才环境中,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近年来,先后培育高级技师32人,首席员工28人,21名一线职工走上管理岗位。相继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曲志欣、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大国工匠符大利、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李东升等为代表的一批高技能人才,成为推动矿井发展的中流砥柱。


只要有心有意,创新人人可为

不善于持续创新的企业注定是没有灵魂的企业,一个不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注定是没有脊梁的企业。在一号煤矿办公楼内,这句标语格外醒目,让穿梭在办公区域间的每个一矿人都将创新二字铭记于心。

创新没有局外人,群众中出智慧,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一号煤矿公司将科技创新的触角延伸到了矿井的各个方面,让全员成为创新因子。

该矿从基层入手,不断完善科技创新工作考核机制、全员创新管理机制、专业技术人员成才成长考核机制、科技创新宣传考核机制、科技创新激励评选机制等九项创新管理机制,为科技创新培育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提供了不竭动力。

科技创新大潮澎湃,千帆竞发勇进者胜。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激发了职工大胆创新、持续创新的主观能动性,为矿井可持续发展积蓄了后劲。一号煤矿技术中心主任李成西说道。2020年以来,该矿完成全员创新成果254项,重点科研项目14项,科技论文86篇,申报国家专利34项。

智慧矿山建设最重要的不是技术手段,而是智慧的思想、创新的意识。2021年,是黄陵矿业公司创新发展年,该矿将围绕这一中心任务,重点在技术创新上下功夫,与王国法院士团队合作,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智能化示范矿井,按照健全系统、完善功能、改造升级、确保一流的总体规划,建设1个矿井智能管控平台、1个矿井私有云N个智能子系统,风险管控模式由人工管控向“AI+NOSA”智能风险管控升级,完成采掘工作面5G和井下10万兆工业环网技术升级改造,在1008工作面推广应用基于动态地质模型大数据融合迭代规划控制策略的智能开采技术研究,开展半煤岩巷道智能掘进机器人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加快辅助生产系统预警与自诊断平台项目建设,建设基于三维空间模型的生产辅助智能管控平台。(倪小红)

上一篇:神木煤化工天元公司专利申请实现高质量开局 下一篇:韩城矿业象山矿井智能化采煤实现减人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