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陕西日报 | 百米矿井下有了“餐厅”“超市”和“网约车”

作者: 本报记者 李旭佳 通讯员 徐峰     时间: 2024-06-04     


陕西日报 2024年06月04日 第03版


24小时“不打烊”

百米矿井下有了“餐厅”“超市”和“网约车”

本报记者 李旭佳 通讯员 徐峰

“伙计们,开饭了!”5月31日12时,毛乌素沙地百米矿井下,随着“停机”指令发出,陕煤集团神木柠条塔矿业有限公司井下S1233工作面逐渐安静下来,职工三三两两向设备列车“餐厅”聚拢。

不一会儿,百米矿井下便出现了温馨的场景:脸上沾着少许煤粉的工友们乐呵呵地捧着餐盒,饭菜热气腾腾的,大家闲聊着,其乐融融。

这样的场景看似平常,但在工作条件特殊的煤矿井下并不平常。

“我们的‘餐厅’可不一般,它是设备列车的一部分,也是我们的服务驿站。”瞧着面前的两菜一汤,该公司综采二工区乳化液泵站检修工张宁涛介绍,公司为各工作面设备自移列车车厢增加了两节,建成集餐厅、超市、休息室为一体的“幸福驿站”,24小时供应热水。

今年48岁的张宁涛从事煤炭行业26年,见证了煤矿日益数字化、智能化。以往每次下井,他都会带上干粮和水。“井下每班8小时,带的食物很容易变凉。”张宁涛说。现在,“餐厅”有热乎的饭菜,还有工会拍的职工全家福,让张宁涛就餐时感到很暖心。

除了有移动“餐厅”,井下还有移动“超市”,食品琳琅满目。

“泡面、火腿肠、鸡腿等都免费吃,从没想过这样的场景能出现在矿井下。”跟班技术员付钰一个劲儿地说好,顺手冲了一杯热奶茶,“‘超市’不仅生产一线工作面有,井下主要机房硐室也有。”

服务驿站建起来了,如何做好配套服务?该公司工会副主席张凤举介绍:“每个月我们都会定期到井下开展两次‘送温暖+综合调研’工作,在给井下‘超市’补充生活物资的同时,了解职工需求。驿站随着工作面移动,全天候为职工服务。”

据了解,该公司自2014年起实行职工代表季度质询制度,从民生细节着手,坚持走访调研、征集意见,仅2023年,就对职工提出的65条问题和16条建议全部予以解决和跟踪督办。

如今,该公司井下综采工作面、掘进工区已建成15个驿站,让井下1300多名职工有了流动的“家”。

“每逢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大家还能在井下吃上粽子等特色食品。”张凤举笑着说,井下职工幸福感提升了,干劲很足,S1233工作面4月原煤产量超过95.5万吨,刷新了纪录。

白少奇是有15年经验的“老煤矿人”。连日来,他逢人就夸公司新开通的“网约车”服务。

“以前想乘车升井、入井,需要先打电话给胶轮车运输工区,再等待安排,有要紧事就会很着急。现在方便多了。”白少奇介绍,自从有了“网约车”,他每天只需在APP上预约就能准时入井,“预约的时间段若没有车,客服会及时反馈。我们还能拼车,一次可以坐16人。”

以前,一天下来,车辆调度员要接几百通电话。有了“网约车”,职工用车方便了,车辆调度员劳动强度也降低了。

“大家可以通过PC端、APP约车,需求相似的用户可以拼车,节约了运输资源,也更好地满足了用车需求。”该公司机电物资中心副经理姜江介绍,自5月1日起,“网约车”系统在公司矿区全面投用,调度员5分钟之内就能完成审批。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批又一批新时代矿工在“乌金之海”默默奉献。“心理讲座”“井下点餐”等一项项暖心服务,为他们的矿井生活增添了温度。

6月1日17时,白少奇准时升井,熟练地打开APP预约次日的行程。在他身后,现代化的绿色矿区宽敞明亮,不时传来矿工爽朗的笑声……(李旭佳 徐峰)

上一篇:中国煤炭报 | 稀有果树长在采煤沉陷区 下一篇:中国网 | 陕煤集团直属党工委举办第四十三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