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交锋

法家思想中的企业管理理念

作者: 李浩     时间: 2022-07-29     

法家是先秦时期与儒、墨、道并列的“显学”之一,法家主张变法革新,发展经济,提倡以“法治”代替“礼治”,力求做到“富国强兵”,战国时期受到了很多诸侯国采信。在当前波澜诡异的全球环境下,企业要行稳致远,持续发展,法家思想或许对我们的发展有可借鉴之处。

治国无其法则乱

慎到是法家学派创始人之一,其思想受到黄老之学的影响,倡导重“势”和“无为而治”。为了防止国君行私,慎到反对国君“自任”,而要求国君“任法”,百姓皆要听从于君,而国君与臣民一样要为国守法。拿到现代企业管理中,就是要依制度治企,建立完善的企业规章制度,企业管理人员要与其他员工一样,遵守规章制度,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决策,以防止管理权力乱用。同时,他指出,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国无常法,政策、方略不能守旧,应当因时而变、因势利导。关于选人用人方面,他认为,“智盈天下,泽及其君;忠盈天下,害及其国。”也就是说,国君要任人唯贤,任用贤能和有才学的人治理国家,自己也会得到惠及;若一味任人唯亲,则会危害整个国家。企业也一样,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从慎到的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企业要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遴选有智慧、有能力的人才治理企业,全面发掘员工潜能,不能在处理公事时夹带私人感情,搞山头主义。

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商鞅是法家代表人物之一,因在秦国推行变法而闻名。战国时期秦国施行的商鞅变法算是非常成功的一次改革运动,商鞅推出了《垦草令》、废分封行县制、按军功授爵等新制度让秦国国力大增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之首,就是得益于进步的法令在全国得到了果断推行,秦孝公鼎力支持,商鞅徙木立信,使得法令上通下达,平民百姓也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可能纷纷支持变法。不仅秦孝公时期,甚至商鞅死后秦国仍然推行他的变法。推行十年,秦国出现“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的局面,为后来扫六合奠定坚实的基础。

北宋的王安石也推出了出发点比较好的《青苗法》《募役法》《保甲法》等一系列法令,但是参与改革的很多人都是趋炎附势的政治投机派,法令在实施过程中也变了样。例如,《青苗法》是为了让收成差的年份老百姓免受民间高利贷的压榨,而由政府向农民贷款,但是实践操作中农民在申请青苗贷款时经过官府层层盘剥、官员的贪污之后,最后农民付出的借贷成本竟然毫不低于民间高利贷,造成政府成为高利贷放贷人、政府“与民争利”的局面,民众也反对变法。陆游的祖父陆佃曾向王安石建议“法非不善,但恐推行不能如本意。”由于执行不力等原因,王安石变法也因此走得跌宕起伏,最后除少数法令被保留外大部分都被废止,变法以失败告终,北宋朝“积贫积弱”的局势并没有根本改善。

企业管理也一样,规章制度的践行、落实远比制定重要,制度制定得再好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那也会成为空中楼阁,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其散文著作《韩非子·显学》中提到,“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他认为,宰相一定要从基层官员中发展起来,猛将一定要是从普通士兵中选拔出来的,有功劳的人必须给予奖赏,那么俸禄越优厚他们就越受鼓励,工作积极性就越大。治国如此,治企也是一样。联系到企业管理实际,基层实践无疑是培养锻炼企业管理者的最佳“练兵场”,管理人员必须要从有基层实际工作经验的人中提拔。只有身处基层,才能知道基层工作模式和方法,知道基层工作人员想法和诉求,能为以后在管理岗位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最真实的、第一手的信息来源。环境越艰苦、工作越普通,就越能够锻炼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和意志力,不断积累各方面的经营管理和专业知识,为个人长远发展打牢根基。

法家所创制的治道模式,思想内容及其丰富,与现代管理的“目标管理”、“过程管理”、“系统管理”异曲同工,而且不仅仅停留在构想上,务实的法家学派以其果干有效的行动将其付之于制度的设计和变法实践中,可以说法家管理思想是古代中国所蕴藏的重要管理学宝库,对现代企业的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需要我们持续去深入研究领会。(思创2208届——李浩)

上一篇:《自控力》读后感 下一篇:在平凡世界中 汲取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