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环保

黄陵矿业一号煤矿:按下绿色低碳发展“加速键”

作者: 倪小红     时间: 2021-09-02     

初秋的矿区,青山吐翠,蓝天如洗,空气清新,行走在这绿树掩映、花草葱茏、环境优美的和黄陵矿业一号煤矿,仿若置身于绿地公园,让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近年来,该矿坚持节能降碳,绿色发展的宗旨,大力开展的蓝天、碧水、净土、青山保卫战,在绿色开采上下苦功,在循环发展上勇探索,全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智能开采扛起绿色之旗

在一号煤矿调度指挥中心的电子屏幕上,井下工作面、洗煤车间的画面以及实时生产进度的各种数据清晰可见、一目了然。随着操控员焦飞轻轻点击鼠标,1008智能化工作面的钢铁巨兽被唤醒,采煤机听从操控员指挥,推架、移溜、切割、运输……“乌金哗哗落下,被传送带源源不断地送往地面。地层深处近500米的井下的三机、煤机、液压支架等各设备运行姿态及参数,通过搭建的大数据智能分析决策平台对三维透明地质模型、实时采集的设备数据姿态、生产揭露地质构造情况及历史数据等信息进行综合智能分析并决策,整个工作面宛如透明。

这就是我们说的基于动态地质模型大数据融合迭代规划控制策略的智能开采技术。该矿矿长薛国华介绍说,该技术于2020915日通过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成果鉴定,科技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项技术建立高精度透明工作面三维地质模型,通过与透明地质大数据平台的联动,不断修正迭代地质与环境模型,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不断地优化开采工艺,与传统开采方式相比,此项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大大减少了干预控制和调整作业时间,生产效率提升约30%左右,每年可多产煤炭90万吨,年增加产值45000万元。

在运用该技术的同时,一号煤矿大规模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设备,引进了一大批低能耗、低污染的智能化生产设备,积极加快选煤厂技术升级改造,改善原煤煤质,洗煤系统实现了闭路循环,彻底消除了地面储煤的污染,保持矿区干净整洁。

黑色改造筑起低碳之墙


煤矿井下疏干水是在煤矿采掘中涌出的黑水,因此曾经一度被贴上工业废水的标签。如何实现井下疏干水变废为宝、变水害水源、循环利用,一直是该矿探索的方向。

该矿不断加大疏干水处理力度,加快厂区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及污染源视频监控、三号风井矿水处理站COD在线监控系统建设,积极完善矿井水处理配套设施,全力推进矿井水提标扩建工程建设,矿井水处理站进行了升级改造,处理能力从300m?/h升级到600m?/h,矿井水的COD始终保持在10-30mg/L之间,远远低于国家污染物排放50mg/L的排放限值。

水资源没有替代品,只有实现循环利用,才能将浊水变为清流。净化后的疏干水10%用于厂区绿化和地面洒水降温降尘;70%进行深度处理,用于发电厂补充用水;剩余部分输送至洗煤厂用于洗煤,洗煤水全部闭路循环反复利用,循环使用于地面、井下各系统,每天可节约水4000余吨,年节约排放费和水费600多万元。一号煤矿基建矿长张弛算起了经济账。

黑色的煤矸石是采煤过程和洗煤过程中排放的固体废物,是一种含碳量较低、含硫份灰分高、比煤坚硬的黑灰色岩石。该矿采用自下而上、推平堆积、分层碾压、黄土覆盖的方法,排矸场表面被9万余立方米的黄土完全覆盖。在治理的同时该矿加快了排矸场绿化的步伐,有重点、分层次对排矸场进行绿化、美化,达到场地环境复绿和土壤改良的需求。

生态治河,久久为功。下一步,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同时,实施规范化绿色生产,努力成为效益佳、效率高、消耗低、排放少、环境美的绿色示范企业。薛国华说。


科技创新注入智慧之光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该矿扎实推进四化矿山建设,积极采用云计算、协同GIS、数字孪生、智能识别、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实现煤矿可看、可控、可算的三维数字孪生矿井的构建;建成NOSA+AI智能安全风险管控系统,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管平台,实现风险管控模式由人工管控向人工+智能双重管控转变;建成兆工业以太网+4G5G+WIFI全覆盖的立体化通讯网络,实现生产、通讯、监控数据的高速、可靠、多元化传输,疏通智能矿井升级建设的传输脉络;开展辅助生产系统智能化升级,安设巡检机器人24套,可减少劳动力60人,每年节约人工成本在500万元以上。该矿通过实施智能化建设,不断改善职工作业环境,矿井用能更加科学,矿区绿色节能得以实现。

清洁低碳、逐绿前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一号煤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一往无前的劲头和抓铁有痕的行动,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为实现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薛国华坚定地说。(倪小红)

上一篇:陕焦公司:锚定能耗“双控” 推动节能降耗 下一篇:蒲白建庄矿业:多管齐下开启“绿色节能低碳”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