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中宣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小保当矿业公司

作者: 集团公司新闻中心     时间: 2023-09-15     


人民日报客户端陕西频道  2023年9月13日


网易新闻 2023年9月13日


铁臂起伏,乌金滚滚。每40分钟“一刀”煤,这“一刀”——2500吨。地处陕西榆林神木市,隶属于陕煤集团的陕西小保当矿业有限公司二号矿井的450米超长智能综采工作面,创下了中厚煤层年产原煤1300万吨的生产记录。

采煤时,地下300米深的工作面,只有几个巡检工人,在地面上的煤矿调度分控中心,只需操作人员手握鼠标、动动手指,就能精准指挥“地下巨龙”。该智能综采工作面依靠万兆以太网络+5G无线通信,各种设备多平台通用互连,实现了一键启动、记忆截割、支架跟机、数字孪生等功能。

据介绍,该矿井曾经一度面临“投产即亏损”的窘境,受生态红线影响,建设之初该矿井仅能开采2米左右的煤层,预计矿井年产能不会超过600万吨。除了创新一径,别无他途。小保当公司在设备改造和工艺改进上闯关夺隘,最终实现了450米超长智能综采工作面成套装备的国产化。

走进小保当矿业公司智慧调度指挥中心,这里是小保当的“智慧大脑”。一体化综合管控平台集成了安全监控、水文监测、火灾束管监测、矿压监测、地质保障等系统,实现水害、火灾、顶板、瓦斯等灾害的超前预警分析。“打破‘信息孤岛’,我们使用统一的数据标准、通信协议和统一数据库,让各系统集成在智慧调度指挥中心,实现了智慧化示范矿井管理。”小保当矿业公司智能化办公室主任李杰说。

在小保当,各种智能化场景让人目不暇接。

下井作业人员配备的小小矿灯,除了照明,还能自动检测氧气、一氧化碳、甲烷等气体浓度,通过5G网络将巡检记录实时上传地面控制台;

遍布各个作业场景的“千眼”视频监控系统,捕捉人、设备、环境、作业流程的不安全因素,通过大数据分析处理实现智能识别、智能预警;

巡检机器人、瓦检机器人全天候忙碌,采集现场图像、声音、温度、烟雾等数据,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现在不能把我们的员工叫作‘挖煤工’,我们的矿工成了‘挖煤工程师’。”小保当公司董事长杨征笑着说。小保当矿业公司有一支高学历、高素质的员工队伍,目前共引进大学生1300余名,高技术高技能人才300余名,全员平均年龄29岁。

除了加强自身人才队伍建设,小保当矿业公司搭建“呼朋引伴”式的创新生态,依托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平台、产学研合作基地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等,建立了“产学研用”科技创新体系,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破解行业技术难题,促进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示范应用。

“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将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变成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杨征说。

用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榆林聚势蓄力。当下,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秦创原榆林主中心正式投运,建成17个“两链”融合试验区,中科秦创原上郡能源实验室获批省级重点实验室。榆林在陕西省首创工业科技特派员制度,2022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同比均增长90%以上。




中国科技网 2023年9月12日


中国新闻网 2023年9月13日

通信、电气、排水、通风、采集、运输、安全……煤矿是一个集成了众多子系统的复杂系统,从外部来看,就好像一个无法观测的黑箱。如今,借助先进的智能化、数字化设备及系统,黑洞洞的煤矿变得“透明”了起来。一切数据尽在管理者掌握当中,工作人员可以如臂使指一般向煤矿发出指令。

9月12日,科技日报记者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陕西主题采访活动来到位于榆林的陕煤集团小保当矿业公司。小保当煤矿的一、二号煤矿核定产能分别为2000万吨/年和1300万吨/年,在这两座大煤矿当中,数字化系统已经得到全面应用。

以450米超长智能综采工作面为例,该工作面以万兆以太网络+5G无线通信为依托,搭载最新一代鸿蒙系统,设备多平台通用互连,实现了一键启动、记忆截割、支架跟机、数字孪生等功能,开采工艺实现了行业首创。

在二号矿井第五工作面旁,小保当煤矿董事长杨征告诉记者,煤矿的通风、供配电、供排水、辅助运输等生产辅助系统都已经实现自动化远程集中控制。很多巡检任务都由机器人来承担:变电所巡检机器人、胶带输送机巡检机器人、智能瓦检机器人全天候忙碌,采集现场的图像、声音、温度、烟雾、气体浓度等数据,为井下各系统正常运行保驾护航。

在地面上的生产调度指挥中心,一块占据一整面墙的电子大屏呈现在眼前,操作员可以随时在安全监控、水文监测、火灾束管监测、矿压监测、地质保障等系统间切换,实现水害、火灾、瓦斯泄漏等灾害的超前预警分析。现场调度员介绍,大屏上的一体化综合管控平台相当于公司的“智慧大脑”。

全国首批71处智能化示范煤矿中,有13处位于陕西榆林。在榆林地下几百米的地层当中,一座座“高度透明”的智慧煤矿正在建成。




中国青年网 2023年9月13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若一 宋莉

明亮整洁的操作间内,一台台机器设备在全速运转,智能巡检机器在矿井内精准执行操作指令,无人驾驶运输车行驶在巷道上,全然不见灰尘满天、矿渣散落的景象。

走进陕西省榆林市的小保当矿业公司,打破了记者对煤炭企业的固有认知。

在过去的煤矿,常见的采煤工艺是打眼放炮,装煤成车,再由人工一车车地运出去,如何实现行业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了业内关注的主要问题。

和传统煤矿企业不同的是,成立于2009年的小保当公司一开始便着眼于打造智慧化矿井以及绿色高效智慧能源企业。近年来,小保当公司深入推进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精心组织开展科研计划50余项,投入资金4.5亿元。

同时,公司引进大学生1300余名,高技术高技能人才300余名,全员平均年龄29岁,一支高学历、高素质的员工队伍逐渐形成。

小保当公司已建成全国首个国产中厚煤层450米超长智能综采工作面、首创国内护盾式智能掘进机器人系统,实现了10秒就能完成一次切割的采煤机滚筒、1小时装运110节车厢的智能化无人装车站。数字化系统已经得到全面应用。

其中,450米超长智能综采工作面以万兆以太网络+5G无线通信为依托,设备多平台通用互连,实现了一键启动、记忆截割、支架跟机、数字孪生等功能,单月产量已突破百万吨。

“该工作面回采以来,工作面最高日产5.2万吨,月产120万吨,生产单班作业人数由15人降至8人,真正实现了减人增效的效果。”小保当公司副总工程师、二号煤矿矿长乔永力说。

在这里,运用现代化智能设备作业的场景还有很多:半米高的机身上小小的“脑袋”转来转去,它的四个轮子在地上滑行前进,读取电流、压力、温度等信息后实时上传;机器自动读取车辆信息、自动完成过磅、系统精准装车,运煤车从轻磅入场到重磅驶离仅不到10分钟,40秒就可以完成精准装填;井然有序的生产工作面机声隆隆,却少见工人的身影……

如今的小保当矿业公司,已经全部完成通风、供配电、供排水、辅助运输等生产辅助系统的自动化远程集中控制。很多巡检任务都由机器人来承担:变电所巡检机器人、胶带输送机巡检机器人、智能瓦检机器人全天候忙碌,采集现场的图像、声音、温度、烟雾、气体浓度等数据,为井下各系统正常运行保驾护航。

“以前在4000米的顺槽巷道排水,一个班走下来,能走16公里,升井后完全不想再活动。远程自动排水系统投入使用后,我从排水工变为分控台操作员,现在只需在电脑前,轻点鼠标,就可实现远程自动排水,工作比以前轻松多了。”小保当公司员工强浩进谈到岗位变化,直言幸福指数翻了番。

智能化升级改造在实现减人增效,增加员工幸福感的同时,也为公司智慧决策、安全管理工作高效赋能。

走进生产调度指挥中心,一块占据一整面墙的电子大屏呈现在眼前,井上井下生产场景尽收眼底。

据调度员介绍,大屏上的一体化综合管控平台相当于公司的“智慧大脑”。该平台全面集成了安全监控、水文监测、火灾束管监测、矿压监测、地质保障等系统,实现水害、火灾、顶板、瓦斯等灾害的超前预警分析。“千眼”视频监控系统通过AI视频识别技术,让井上井下关键工序可视化、操作行为可视化,有效预防安全事故及生产事故的发生。

“如果井下有在岗位睡觉、不戴安全帽等违章行为,‘千眼’视频监控系统就会自动识别、记录,将视频记录推送到App上,便于矿井的安全管控。”小保当公司安全监督管理部经理刘栋锋拿着手机展示。

全国首批71处智能化示范煤矿中,有13处位于陕西榆林。小保当公司的智能化运作,是榆林近年来积极推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探索形成现代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思路的缩影。


华商网-华商报 2023年9月12日

走进小保当煤矿生产调度指挥中心,一块占据一整面墙的电子大屏呈现眼前,上面展示有整座煤矿的各类检测信息,并进行着实时的数据更新,犹如科幻电影一般。这是煤矿的一体化综合管控平台,也是公司的“智慧大脑”。

9月12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来到榆林市神木市的陕西小保当矿业有限公司,实地了解智能化矿井建设的有关情况。

小保当煤矿井田位于榆神矿区三期规划区,下属两个煤矿总产能可达3300万吨/年。调度员介绍,尽管煤矿体量如此巨大,但在一体化综合管控平台上,矿厂内部的安全监控、水文监测、火灾束管监测、矿压监测、地质保障等信息均囊括其中,实现水害、火灾、顶板、瓦斯等灾害的超前预警分析。

通过综合管控平台的监控画面,记者看到,矿井下一台台机器设备在全速运转,各道工序有条不紊、协调联动。与想象中的工人拿着锄镐进行矿下作业的场景不同,监控画面里鲜少看到有工人的身影。智能化办公室主任李杰介绍,目前小保当煤矿井下综采工作面全部实现智能化开采,井下重要场所均为机器人自动巡检,还完成了5G+无人驾驶辅助运输系统工业性试验。

“以我们的护盾式智能快掘系统为例,有着智能截割、自动运网、自动钻锚等先进功能,是国内首套。”小保当煤矿讲解员说,以前矿下掘、锚分开交替作业,效率低,进尺慢,一个掘进面就有18名作业人员,现在只需要8名作业人员即可。

智能化带来了高效能,也大大提升了安全性。安全监督管理部经理刘栋锋介绍,公司搭建了“千眼”视频监控系统,可以通过AI视频识别技术,让井上井下重点作业点、巷道、各转载点等地点关键工序可视化、操作行为可视化,有效预防安全事故及生产事故的发生。“如果井下有睡岗、不戴安全帽等违章行为,‘千眼’视频监控系统就会自动识别、记录、上报,便于矿井的安全管控。”

智能化是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撑,也是煤炭企业提升发展质量的必由之路。据悉,小保当矿业公司广泛应用新兴技术,按照“三大平台(经营管理平台、智能化综合管控平台、网络传输平台)+两大中心”(云计算中心、决策中心)整体规划智慧矿山建设,累计建成7大类169个子系统,实现了全矿井智能化运行,并先后获得“国家级智慧型矿井建设项目”“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陕西省“互联网标杆工厂”“煤炭工业两化深度融合示范项目”等荣誉称号。

华商报记者 白仲夏 文/图

西部网 2023年9月12日

西部网讯(记者 刘望)9月11日至12日,西部网·陕西头条记者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在榆林市开展调研采访,一起看煤炭之城榆林如何通过高质量发展,实现煤化工产业从传统向高端的蜕变。

传统采煤行业“智”生产 能源化工产业不断做强做优

榆林是中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 2022年原煤、原油、天然气产量分别占全国的13%、5.4%和10%。肩负着能源保供的社会责任。相比于传统煤矿靠着人力采矿,如何使煤矿产业的生产更加现代化成为榆林面临的课题。而在陕西小保当矿业公司,智能化矿井建设颠覆了人们对采煤业落后的印象。

采煤,以前是工人先用洋镐在矿井里刨,后来变为炮采,再往后转变成机械加人工的方式。现在,这些落后的方式早已被小保当煤矿抛弃。下午3点的小保当煤矿矿井下,工人师傅正在对采煤掘进机进行保养,这些维护机器的工人师傅将于1个小时后离开矿井。地面上的工人将会启动生产程序,指挥矿井下的采煤掘进机独自完成采煤和运输工作,不再需要采煤工人的配合,这极大的保障了工人的生命安全,提升了采煤生产效率。

小保当煤矿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技术,建成集智能综采、智能快掘、智能煤流、智能运输、智能销售、智慧园区为一体的智能化矿井,是榆林近年来积极推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探索形成现代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思路的缩影。陕煤180万吨乙二醇、国能5万吨PGA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中煤二期列为国家煤化工行业碳排放评价试点示范项目,这些都反映了榆林不断做强做优能源化工产业的成绩。


群众新闻 2023年9月12日


截割、推溜、移架等动作精准流畅,井然有序的生产工作面机声隆隆,乌金如流,却不见工人的身影;半米高的机身上小小的脑袋转来转去,四个轮子在地上滑行前进,读取电流、压力、温度等信息后实时上传;自动读取车辆信息、自动完成过磅、系统精准装车,运煤车从轻磅入场到重磅驶离仅不到10分钟,40秒就可以完成精准装填……9月12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陕西主题采访活动走进位于神木市的陕西小保当矿业有限公司,智慧化、低碳化的生产场景彻底改变了采访团对煤矿的固有印象。

煤矿智能化建设是实现煤炭资源安全高效绿色开发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煤炭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任务。近年来,小保当矿业公司大力实施智能化建设,一张更高效的智能矿井建设蓝图清晰显现,建成经营管理、智能化综合管控、网络传输“三大平台”,云计算、决策“两大中心”,涵盖7大类169个子系统。

据介绍,该公司先后建成8个智能综采工作面,建成投用智能掘进、智能煤流、智能辅助运输、智能洗选、智能装车等系统,矿井主要巷道实现5G信号全覆盖,井下重要场所可巡检机器人全覆盖,所有机房硐室已达到“无人值守、少人巡检”,中央、盘区变电所实现“无人值守、无人巡检”。

以450米超长智能综采工作面为例,该工作面以万兆以太网络+5G无线通信为依托,搭载最新一代鸿蒙系统,设备多平台通用互连,实现了一键启动、记忆截割、支架跟机、数字孪生等功能,开采工艺实现了行业首创。“该工作面回采以来,工作面最高日产5.2万吨,月产120万吨,生产单班作业人数由15人降至8人,真正实现了减人又增效的效果。”该公司副总工程师、二号煤矿党总支书记、矿长乔永力介绍。

煤矿开采,掘进先行。国内首套护盾式智能快掘系统是该公司智能化建设成果的又一“利器”。该系统具有智能截割、自动运网、自动钻锚等先进功能,可实现远程操控和一键启停。“以前掘、锚分开交替作业,效率低,进尺慢,一个掘进面就有18名作业人员,现在只需要8名作业人员即可。”该公司机电物资管理部负责人杨小勇说。

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智能化建设加速推进。如今的小保当矿业公司,已经全部完成通风、供配电、供排水、辅助运输等生产辅助系统的自动化远程集中控制。很多巡检任务都由机器人来承担:变电所巡检机器人、胶带输送机巡检机器人、智能瓦检机器人全天候忙碌,采集现场的图像、声音、温度、烟雾、气体浓度等数据,为井下各系统正常运行保驾护航。

智能化升级改造在实现减人增效的同时,也为智慧决策、安全管理工作高效赋能。走进生产调度指挥中心,一块电子大屏呈现在眼前,该公司井上井下生产场景尽收眼底。

据调度员介绍,大屏上的一体化综合管控平台相当于公司的“智慧大脑”,全面集成了安全监控、水文监测、火灾束管监测、矿压监测、地质保障等系统,实现水害、火灾、顶板、瓦斯等灾害的超前预警分析。

“千眼”视频监控系统通过AI视频识别技术,让井上井下重点作业点、硐室、巷道、各转载点等地点关键工序可视化、操作行为可视化,有效预防安全事故及生产事故的发生。

“如果井下有睡岗、不戴安全帽等违章行为,‘千眼’视频监控系统就会自动识别、记录,将视频记录推送到钉钉APP上,便于矿井的安全管控。”该公司安全监督管理部经理刘栋锋说。



三秦都市报-秦闻讯 2023年9月12日


三秦都市报-秦闻讯(记者 赵明)“不出办公楼,尽知井下事。”9月12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聚焦榆林,走进陕西小保当矿业探寻智能化煤矿从“遍地栽花”向“落地见效”转变的实践路径。

走进陕西小保当矿业公司联建楼,一块块展板展示着它的过往和未来。上半年,面对持续下行的煤炭市场形势,持续落地以战略成本、制度成本、企业成本、产品成本管理为核心的“四位一体”成本分级管理体系,深入挖掘内部降本潜能,实际成本为217.89元/吨(剔除安全费用政策调整增加的15元/吨),较去年同期降低4.40%,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利润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巨大的电子屏幕实时显示数据,井下各系统生产线忙碌运行,通过掘进数字孪生系统实现工艺管理、皮带管理、人员定位、故障诊断……在陕西小保当矿业公司联建楼,智慧调度指挥中心、一号煤矿智慧调度分控中心设置在这里,“不出办公楼,尽知井下事。”同时联建楼也是最大的单体建筑,一号井和二号井就在楼底下。

智能化矿井,创造“煤”好未来。智能安全预控系统是在小保当智慧化矿山建设59个子系统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个人移动终端、矿用本安移动智能终端等现代信息化技术,实现煤矿安全预控的智能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已完成一期、二期、三期的研发,实现网页客户端和App同时上线应用。主要功能包括: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三违”管理、安全账户管理、安全联保体、干部走动、“五员两长”和动态“安全码”及智能决策分析管理模块。

一号煤矿智能检身机器人可以迅速、准确识别被检人携带的烟火、手机等违禁物品。实现360°检测即时成像,成像精准,准确率高。智能化安检设备让检身速度由10-15秒提高到2-3秒,不仅大大提高安检工作效率,还为入井关卡增加了一层可靠保障。

视频监控系统应运神经网络算法,从人的不安全行为、设备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作业流程的规范化四个方面,通过大数据分析处理信息图像,将识别出的有效信息与NOSA安健环元素相结合,全天候进行智能识别;采取智能预警、后台记录、现场制止、联动闭锁等方式,对危险行为进行阻断和处理。


上一篇:三秦网 | 陕煤集团话剧《唱支山歌给党听》亮相第... 下一篇:媒体关注陕西省第二届矿山救援技能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