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风采

陕钢集团汉钢公司:春风十里,不如钢城有“你”

作者: 张永谦     时间: 2022-04-18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在十里钢城,在我的身边,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负春光,不负韶华,奋斗的身影处处可见,辛勤的汗水洒遍热土,共同演绎出一副最美春耕图


操控全局的最强大脑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用来形容此时的杜勇再合适不过,偌大的调度中心,约15㎡的LED电子屏上,跟生产有关的各类信息为进屏幕,各类数据密密麻麻地排列在屏幕上显得异常拥挤,让人目不暇接。但这位看似老成的小伙子显得游刃有余,双眼紧盯着数据的变化若有所思,随后迅速拿起桌上的电话发出指令。风机房减5个风,动作快!”5分钟后看着各类数据趋势图逐渐恢复平缓,杜勇悬在心里的石头这才落地。

没有翻不过的火焰山,也没有趟不过的流沙河。其实最初接触到调度工作时就感到肩上担子很重,总害怕出错影响高炉生产,后来在师傅的鼓励下,逐渐稳下心来,踔厉奋发,不断学习增强自身本领,逐渐适应了岗位。很简单的几句话却道出背后十年来的苦苦坚持。历经磨练,终有所获。今年,在数次生产异常需要作出紧急判断的时候,杜勇都拿捏的恰到好处,成功阻断了事态的扩大,为炼铁安全生产贡献出力量。


四两拨千斤的空中一哥

在钢结构厂房二十余米的空中行走,无数次地重复着起吊、运输、放下等动作,他就是炼铁厂铸运车间行车工罗瑞,一个踏实勤奋的小伙。十年来,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演绎着另一番青春年华,为这个朝气满满的钢城增添了一份刚劲力量。

换上帅气工作服,戴着白色口罩,顺着反复斜坡的楼梯,攀爬到二十多米高的行车驾驶室,按下绿色的启动按钮,罗瑞一天的工作开始了。刚开始的时候,我一片茫然。他说,走入钢结构厂房,机器的隆隆声响,气温的骤升,行车吊钩的颠簸摇晃,自己一度陷入窘境。坐在一米见方的狭小驾驶室里,罗瑞勤学苦练,不断重复着大车、小车、主钩、副钩升降杆的操作练习。他不顾身体疲惫,克服倒时差,欣然接受四班三倒的倒班工作模式,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为了不影响生产线的正常运转,他每日尽量少喝水,减少上下行车的次数。罗瑞用辛劳的汗水,练就了熟练的操作技能,在多次车间的行车工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赢得了同事们的一片夸赞。

行车工属于高空作业,是特殊工种,容不得半点马虎。高空的一个微小的不当动作,就会给行车吊钩下的同事带来致命的伤害。罗瑞说,每天只要登上行车,自己就打起了百倍精神,开始了每日的战斗。检查连轴器、螺丝螺帽是否松动,观察滑线电缆是否老化,查看车轮是否完好无异响,进行日常的设备点检润滑,这是罗瑞每天接班第一件要干的事。透过二十多米高的驾驶窗,他认真观察着地面人员的手势动作,随后,目光紧锁在行车下方硕大的铁水罐。这个铁水罐的结盖比较严重,现在我需要把它吊至指定位置然后借助挖机进行处理。只见他双手紧握操作杆,稳稳地起吊、运送,近百吨的铁水罐在他的专注操作下稳妥地运送到了打罐区域。


满是点子的车间掌柜

肯学习善钻研、点子妙方法多,善于调动团队合力解决棘手问题。说的就是核算员章敏,她锐意进取、主动作为,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为实现成本费用管理的精细化、制度化、标准化、科学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炯亮的眼神,稍显瘦弱的身材,丝毫不掩饰她精明强干的性格,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在工作中,她紧紧围绕降本增效,深挖降本潜能,拓宽增效空间,用实际行动盘活降本账。她不仅制定了车间成本指标,设置组织机构及职责,还制定了符合车间的成本控制方案,结合当前生产运行状况将指标费用分解到各班组,做到人人头上有指标。不仅如此,她还根据三项制度改革实施后的绩效管理办法,让成本控制好的班组享受到政策红利,让业绩决定薪酬这句话在基层落地生根。

在章敏的带动下,成本管控理念早已根植于炼铁厂铸运车间每名员工心中,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把脉问诊的设备医生

王洪军是炼铁厂设备科点检员,是厂子里出了名的设备小鲜肉,也是年轻的设备大咖。这与他勤学苦练,日常工作一丝不苟是分不开的。

走起路来虎虎生风,办起事来雷厉风行。点检工作辛苦而忙碌,尽管自己浑身油污,筋疲力尽,可他却笑着说:这点油污不算啥,只要设备正常顺行,哪怕有再大的困难都不怕。不知不觉中,踏实勤奋的他便迅速成为了设备管理的技术骨干力量,受到了大家的普遍支持与认可。

每一次小小的改进,每一次小小的进步,王洪军都有满满的成就感。多年的点检工作让王洪军明白,如果想突破自己,只有在精益上做工作,只有在匠心中求发展。因此,他时常通过学习理论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如今,他在实践中成长,在工作中闪光,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张永谦)

上一篇:陕钢集团龙钢集团公司:走在奋斗的春光里 下一篇:韩城矿业:消防培训缘何化作救火实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