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撷英

王世涛 散文——《站在蒲城望秦岭》

作者: 王世涛     时间: 2021-10-15     


站在蒲城望秦岭


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在我们固有的思维中,五岳是全国最好的五座山,无数的文人墨客的作品中都歌颂过这些名山的雄奇巍峨,特别是我国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游览完黄山后给出了极高的评价,说黄山比五岳名山还要巍峨秀丽。

放眼“五岳”,其风光旖旎就不必多说,关于它们的故事更是不胜枚举,看了电影《少林寺》,就会向往那嵩山幽谷,看完《泰山功夫》,就会向往五岳独尊,更不要说金庸笔下衡山派和华山派的剑气之争。

除了“五岳”,祖国所有的名山不仅风景优美,而且往往富有人文色彩。比如位于渭南华州区的少华山,由于四季风光变幻无穷,充满魅力,人称“陕西的九寨沟”,另外历代文人墨客写过许多吟颂少华山的诗词和文章,隋末绿林好汉王伯当在此聚义,名著《水浒传》中九纹龙史进的不少故事就发生在少华山,当年的山门、石寨等遗址现依然可见。一直认为,每座高山的矗立都是一种虔诚的信仰,它们以亘古不变的姿态守护大自然的奥秘沧桑。也因此,对山便有一种特别的感情。我生在陕西,长在陕西,对于山的感情非秦岭莫属,这种特别的感情如其本体一般深沉、厚重。

原本以为大风晴雨过后,远处南边那一抹青黛秦岭壮美的景色只有在古城西安才能欣赏到,直到有一天在单位办公室向南远眺,惊奇的发现距西安近一百多公里的蒲城也能望到秦岭,原来这座雄奇伟岸的山脉一直以来就矗立在我的身边。站在蒲城能望到秦岭,这是一种什么感觉,我想只有对秦岭怀揣崇敬的人才有体验。最近的天气简直棒极了,天天都能看到秦岭,而且相距这么远的距离,甚至能用肉眼分清哪里有植物,何处是悬崖。央视播放的关于秦岭的纪录片——《大秦岭》,我已经看了好几遍了,今天索性又看了一遍,越看越觉得秦岭真的很美,美得让人惊叹!这部片子当中一系列历史文化的看点,人文精神的焦点着实令人惊叹,几遍纪录片观看之后,让我更加懂得秦岭,现在我非常喜欢在天朗气清的时候带有仪式感的远眺秦岭。一是虔诚,二是感恩,三是浅吟高唱。

要知道位于关中平原的历代帝王陵墓,几乎都选择了与秦岭隔水相望的形制。中国古老风水学解释这种现象时说,因为源头连在遥远的昆仑山,所以秦岭山脉就成为建都关中平原历代帝王的龙脉。据记载位于蒲城唐代桥陵所在的丰山,自西向东北方向延伸,向南平野辽阔,就是与秦岭诸峰遥遥相对。这么一说,蒲城此地,还真算是一块儿风水宝地,唐帝王陵二十座,十八座位于关中,其中就有唐睿宗桥陵、唐玄宗泰陵、唐宪宗景陵等五座位于蒲城县,史称“五陵闲云”。

秦岭是一种雄健,是一种精神,如果黄河是母亲河,那秦岭对关中百姓就是父亲山。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的心目中,就已形成了鲜明的生态伦理观。《庄子·达生》:“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中华民族感恩大自然的一种很特别的方式,就是认定属于自己的母亲河。起先,人们确认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后来,人们认为长江也是母亲河。秦岭处在黄河与长江之间,秦岭北流之水是黄河水,南流之水是长江之水。从一个整体来说,秦岭山中水是黄河水,也是长江水,黄河与长江共处一山,共享一山。同时,秦岭处在中国的南方与北方之间,南方与北方共处一山,共享一山。纪录片《大秦岭》的最后,有一句总结的话:“秦岭无言,只是默默的守护着胸怀里的万千生灵。”的确,我们和其他物种一样,都是秦岭胸怀里的万千生灵,所以要感恩秦岭。

纪录片《大秦岭》从中华文明、中国历史的进程中来审视一座山脉,并用唐诗名句作为主题歌,乐调悠悠古韵,低吟浅唱吟出了秦岭的灵秀与风雅,浑厚高音则唱出了秦岭的雄伟与厚重。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艺术地描绘了唐代玄宗皇帝和贵妃杨玉环在骊山脚下著名的华清池所发生的爱情故事。李白在他最为脍炙人口的长诗《蜀道难》中所描写了:“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而在王维的眼中,秦岭充满了绿色元素,仿佛到了可以溢出水分的地步,充满禅意的诗人王维认真地感受着身处秦岭的每一天,“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无论是白居易还是李白、王维,他们都熟知秦岭、喜爱山水,面对秦岭他们思想活跃、落笔如神。站在蒲城望秦岭,尽管相隔百里,但吟秦岭诗,便能拉近距离……

感谢上苍,给蒲城境内赐了一条河,它叫洛河,婉转起伏,浩浩荡荡。

感谢上苍,给蒲城的远方赐了一座山,它叫秦岭,层轮叠嶂,令人向往。

秦岭是山水,也是诗歌。站在蒲城望秦岭,可以令人心旷神怡,开阔舒畅。

(蒲洁能化  王世涛)

上一篇:范红江 摄影——《夺粮》 下一篇:万江华 散文——《梦里秋山——木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