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撷英

亚东 散文——《史海钩沉》

作者: 亚东     时间: 2021-06-23     

史海钩沉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东距西安市110公里。该寺始建于东汉末年汉恒帝、汉灵帝年间,距今有1700年的历史。相传法门寺原名阿育王寺,是公元前3世纪,印度阿育王为弘扬佛法,将释伽牟尼舍利分成84000份,分送世界各国建塔供奉,当时中国有19处佛骨舍利塔,法门寺是第五处。

佛教大规模传入中国是在南北朝时期,距今约1500年,比法门寺晚了200年,可见法门寺在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

有唐一代,佛教在中国大规模发展,到唐朝末年达到鼎盛。

据司马光《资治通鉴》上说:唐“咸通14年(公元873年),上遣赦使诣法门寺迎佛骨,群臣谏者甚众,至有言宪宗迎佛骨驾者。上曰:‘生得见之,死亦无恨。’广造浮图、宝帐、香舆、幡、幢、盖以迎之,皆饰以金玉、锦銹、珠翠。自京城至寺300里间,导以禁军、兵杖、公私音乐,沸天烛地,绵亘数十里。仪卫之盛,过于郊祀,元和之时不及远矣。富室夹道为彩楼及无遮,竞为奢靡。”

这是大唐帝国第6次,也是最后一次从法门寺大规模迎佛骨入长安。

又据《杜阳杂编》上说:“咸通1448日,佛骨被迎入长安城,唐懿宗亲到安福寺,亲自顶礼,泣下沾衣。”

上有所好,下必仿效之。

皇帝带了头,文武百官、百姓有的断臂供佛,有的烧头“烁顶”,富者还广造彩楼,以水银为池,金玉为树,其豪华和狂热达到极致。

记载较为详细的《大唐咸通启送岐阳真身志文》上说,咸通14224日,懿宗下诏令供奉官李奉建、高品彭延鲁、库家齐询敬,左右街僧录、清澜、彦楚、首座僧澈、惟应、大师重谦、云颢、慧晖等同赴法门寺迎请佛祖真身舍利。当时凤翔监军使王景珣,观察判官王充也一同前来护送。此次迎请佛骨,群臣谏阻的人很多。甚至有人说唐宪宗就是因为迎佛骨而晏驾的。但皇上说:只要在我的有生之年能见到佛指舍利,我就是死也没有什么遗憾的!”于是下令广造浮图、宝帐、香舆、幡、盖以迎奉佛骨,并且都以金玉、锦绣、珠翠作为装饰。从京城到法门寺的300里间,车水马龙,昼夜不断。48日,佛骨迎至京城,即以御林军作为仪仗队,朝廷和私人的音乐班子竞相施展手段,天地沸腾。而各种仪仗绵亘数十里,在长安城内的大街上,富贵人家在道路两边搭起高大的彩楼并举行大型室外法事活动,竞相表现其虔诚之心。懿宗皇帝亲自到安福门礼拜、迎请佛指舍利,他激动得泪流满面。当即赏赐参与法事的僧人以及京城内曾经见到迎奉佛骨盛况的耆老之人以金帛。随后即将佛骨迎入宫中,三天后,请出佛骨在安国、崇化两寺供养。宰相以下竞相施舍金银珠宝,不可胜数。其后遂以金银为宝刹,以珠玉为宝帐香舁,用孔雀毛装饰其宝刹,小者高一丈,大者二丈。刻香檀为飞帘,花槛瓦木阶砌之类,其上遍以金银覆盖。当时有的军卒将左臂砍断于佛前,以右手执之,一步一礼,血流满地。又有僧人将艾放在头顶上点燃,叫作炼顶。坊市之内的许多豪富之家,都组织僧人举行盛大的佛事活动。也有用水银做成大水池,用金银珠玉做成树木,并聚集僧徒,四处设立僧像,吹螺击钹,灯烛相继,一片灯火辉煌。也有人用丝绸做成小车,人站在上面载歌载舞……

是年秋天,懿宗皇帝驾崩。唐懿宗李漼,唐朝第17位皇帝,在位14年,终年41岁。李漼是唐宣宗的长子,宣宗病死后,被宦官迎立为帝,改元“咸通”。死后葬于简陵(今陕西富平境内),谥号昭圣恭惠孝皇帝。

唐懿宗执政时期,地方藩镇与朝廷宦官、大臣互相勾结,形成了不同政治派别,相互倾轧,民不聊生。其中四个大的藩镇割据势力:卢龙节度使张允伸(辖幽、蓟、檀、妫、涿、莫、瀛、平8州),成德节度使王绍懿、王景崇(辖镇、冀、深、赵4州),魏博节度使何弘敬、何全皋,韩君雄(辖魏、博、贝、卫、澶、相6州),武宁节度使田牟、温璋(辖徐、宿、濠3州),这四大势力占去了唐王朝的半壁江山。

唐懿宗执政14年,先后更换了21位宰相,他本人不思治国,荒嬉国事,最终导致了公元859年裘甫在浙东起义,公元868年庞勋在桂林起义,为后来的黄巢起义拉开了推翻唐王朝的序幕。

终唐289年(公元618907年)有两次大事件是导致王朝走向衰败的重要原因,一次发生在唐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公元755762年),一次就是唐懿宗咸通年间(860——873年)大迎佛骨事件。前一次因帝王贪恋美色,从此君王不早朝,荒废了国政,后一次因帝王好大喜功,耗空了国库。

唐贞观17年(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对身边的人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史书《战国策》上也说:“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唐玄宗和唐懿宗两代皇帝都没有谨遵祖上教诲,吸取历史经验教训,最终丢了江山导致亡国的悲剧。

后来,我在翻阅明末清初文人张岱所著《陶庵梦忆》“鲁王”篇中看到这样一段记载,说的是甲申之变(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鲁王朱以海(1618年——1662年)由山东兖州逃至浙江台州,明旧臣张国维、陈洪绶、张岱等迎鲁王于绍兴,文中讲“剧完,饶戏十余出,(鲁王)起驾转席,后又进酒半斗,睿颜微酡,进辇,两书堂官掖之,不能步。岱送至闾外,命书堂再传旨曰:‘爷今日大喜,爷今日喜极!’君臣欢洽,脱略至此,真属异数。”时逢大明亡国之际,身负国仇家恨的监国鲁王朱以海,依然花天酒地,甚至还有心听饶戏(地方戏江西弋阳腔之一支),正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难怪就连当时在场的臣子张岱都看不下去了,直呼“异数”。顺治三年(1646年),清兵攻陷南京,鲁王流亡海上,被雄据台湾的郑成功、政经父子供养多年,于康熙元年(1662年)44岁在金门病逝,结束了他12载流亡漂泊生涯。“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由此再次印证,一个王朝的覆灭并非天命,而是人祸。


(陕煤作协  亚东)

上一篇:李永刚 诗歌——《我就着阳光重温(老三篇)》 下一篇:李永刚 诗歌——《祖国是我们心中的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