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风采

初心不改 百炼成钢——记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红来

作者: 姬雪     时间: 2021-05-03     

在煤矿装备制造行业,总有一群人默默奉献,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刻苦钻研,向行业金字塔的顶尖奋勇攀登,用智慧和汗水书写华章、传递力量。他们就是扎根基层、匠心独运的工匠,获得“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铜川市创新能手”“重装工匠”荣誉称号的西安重装铜川煤机公司王红来就是其中之一。

奋斗

王红来出生在铜川市一个普通家庭,从小就聪明好动、热衷于发明创造。1984年进入铜川矿务局王石凹煤矿,成为了机电区车间一名普通的数控工。

入厂后的王红来马上对机械制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他通过编程完成生产指令,听到机床刀具与金属材料摩擦的声音,看着物件逐步成型的时候,他深深感受到数控技术的魅力而为之兴奋。于是在机械制造的这条“探索之路”上,一走就是38年,他也从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人变成了一个两鬓斑白的中年人,在创新路上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自我超越。

王红来在工作中恪尽职守,认真负责,经常加班加点守在车间,确保车间正常运行的同时达到优质高产。身为高级技师及车间调度,为保证液压支架准时交付,他按照精细化管理要求,把每一项工作真真正正落到实处,一心一意为车间着想。在公司及陕西省举办的技能大赛中他多次取得优异的成绩。由他设计改进的异形件加工胎具,标准件加工工装,包含其他辅助胎具的研发获得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五小”技术创新奖、职工科技创新优秀成果奖。

传承

王红来是一名“甘为人梯,乐育人材”好师傅,让技术代代传承下去,一直以来都是他的不懈追求。他用心对待每一个新入职的徒弟,耐心细致指导,精心雕琢打磨,尽职尽责培养。他说:“每一个年轻人都相当于是一块璞玉。”只要徒弟有疑问,他都会用毕生所学传道受业解惑。他常叮嘱徒弟:“想要学好技术,得先把数控车床的基础要点打扎实,再去研究更深层次的技术。”

学习数控车床最关键步骤的就是识图、编程序,很多新进徒弟都会卡在抽象思维的识图编程步骤而让自己的技术水平停滞不前。因此在车间里,你总能看到他蹲在数控机床前,手举毛胚料,耐心讲解加工工艺,重复模拟电脑编程,时刻要求徒弟认真对待每一个加工步骤,并运用“攻关育才”来为车间培养技术骨干。在他的悉心培养下,机加车间从建厂初期的几名初级操作工,发展到现在拥有多名技师、高级工等技术力量。同时,他开设“劳模工作室”,联合他的技术搭档们,进一步推进了企业快速发展。

奉献

在工作中灵活运用知识技巧,熟练操作各种机器在他看来尤为重要,他知道工作要做好就要善用“巧劲”,用智慧解决问题,用创新开展工作。王红来擅长技术创新,是因为钻研创新成果能让他产生一种成功感与自豪感。至今他已研发工装胎具30余件,其中多项获得国家专利,为机加工车间安全生产、降本节耗以及科学管理作出了极大贡献。

“钻活塞杆深孔可调位工装”就是其中尤为典型的一例研发。王红来发现,以前变换不同尺寸的活塞杆钻孔时,使用老方法装夹调整定位每次需要2.5—3小时,次品率高,导致工人每班只能钻孔7-8件,生产效率低下,因工件装夹不稳定所造成的深孔折损率高,成本损耗也较大。为了攻克这项技术难题,给厂里节省生产成本,他专注分析数据,逆向思维,悉心钻研,寻求省钱之道。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发明出“钻深孔活塞杆”工装,用V型块精准固定,压板三角型装夹,可以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向自由度调整固定,工装订位,简单方便;调整孔位,快速准确。如今,车间使用他研发的自制工装,生产效率提升25%,大幅节约加工投入成本,降低工人劳动强度60%左右。王红来的这项创新发明不仅彻底解决了液压支架上千斤类钻深孔时,不能精准、快速定位的技术难题,而且还提高了零配件的质量与整体的加工进度。

“华夏从来多匠人,情怀悠悠默无闻。术达极致近于道,专注走心风骨魂。”王红来之所以获得如此多的奖项与荣誉,是因为他永远以一个“学者”的姿态、“技工”的职能、“工匠”的精神,默默无闻地耕耘在隶属于他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为企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技术骨干,为企业的发展添砖加瓦。他不仅仅是一位劳模,更是一代人的楷模。他扎根基层、埋头苦干的敬业精神,睿智进取的超前意识,展现出了新时代劳动楷模的风采。(姬雪)


上一篇:澄合矿业董矿分公司蒙天朝获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 下一篇:省见义勇为基金会慰问榆林化学公司见义勇为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