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风采

黄陵矿业双龙煤业:崔峰与267米的故事

作者: 穆海宏     时间: 2022-05-16     

267米,不过是成年人3分钟左右步行的距离,但对于陕煤集团劳动模范崔峰来说,这267米,让他亲眼见证了智能化带给矿井发展的巨大变革。

单月掘进进尺267米,这速度是我从业三十年来见过最快的速度了。崔峰所说的267米,是黄陵矿业双龙煤业拱形回风大巷在20224月所完成的掘进进尺成绩,比原计划的200米超额完成了67米,创下了该矿历史最高值,也刷新了干了30年井下工作的他对掘进速度的认识。

267米,真的是来之不易。说起成绩时,崔峰依然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近年以来,该矿煤炭开采迈入到智能化时代,各种新技术、新设备被先后用于日常生产,工作效率提高了,职工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环境也更加安全可靠了。但在全面实现矿井智能化快速掘进过程中,传统掘进模式以及不确定的地质构造成了摆在崔峰及诸多生产科技人员面前的问题。

我还是习惯反着去想办法,这可能就是人常说的换个角度看问题,问题就不是问题了吧。已经50岁出头的崔峰,个子不高,说起话来却铿锵有力。

有着丰富井下掘进工作经验的崔峰,认真地对井下环境进行分析后发现,薄煤层的地质条件因素无法改变,若想要实现智能化快速掘进,就需要彻底从思想上进行转变,把问题瞄准在技术和装备上才能够彻底解决问题。为此,他带领着综掘二队的青年科技骨干,联合该矿生产技术人员等深入井下现场调研分析,提出使用拱形支护技术的想法。因为崔峰知道,作为永久性巷道,回风大巷不同于其他巷道,而是要掘进成拱形顶,在传统掘进作业中,拱形巷道的临时支护时间长、效率低,而且作业人员往往还暴露在作业区下面,现场安全管理强度大,造成掘进时间慢、功效低。


拱形液压支架,要说起原理,就和咱陕北老乡箍窑洞时的支护是一个道理。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陕西人,崔峰从小便熟知窑洞的建造过程,对拱形支护印象深刻。

有了想法就有了行动,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第一批拱形迈步式液压支架很快便设计出来并及时到矿,面对着眼前的新装备,和他想的一模一样,崔峰悬着的心也落到实处。很快,第一批拱形迈步式液压支架就被运至掘进工作面并顺利安装,代替了传统的矩形支护,崔峰作为第一个操作人,小心翼翼地启动装置,拱形迈步式液压支架在他的操作下,如同一个巨人一般迈步前进,快速顺利完成了临时支护,崔峰知道,这次他们成功了。

车能靠卫星电脑导航,为什么掘进就不能呢?拱形液压式迈步支架应用还没多久后,崔峰又再一次提出了新的想法。

回风大巷的传统掘进作业过程中,要对地质构造、地下水、煤层分布等多方面参数进行认真勘察分析后,再进行掘进,这也是影响到智能化快速掘进的一个关键,作为智能化快速掘进的见证人,崔峰受到汽车导航的启发,决定再次和大家一起,将导航技术应用到快速掘进过程中去。

别看我们崔队50多岁的人,但思考起问题来了,思维一点都不亚于90后甚至00后的年轻人。作为综掘二队的技术骨干,曹文超是最了解崔峰的人了。

崔峰再次发力,将大家召集到一起,认真研究起掘进导航技术,首先将测量好的数据输入到系统界面,确认无误后,启动由计算机技术控制的掘锚机,掘锚机便按照事先预定好的参数进行智能自动掘进,在掘进过程中,继续对下一个掘进进尺参数进行输入,如此一来,便省去了人工输入参数的流程,可以实现掘锚机连续作业,极大提高了掘进作业精准率和效率。


崔队长,已经完成267米。”430日,曹文超兴奋地告诉崔峰,他们已经顺利超额完成了60米,顺利实现了智能化快速掘进,使掘进效率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只有敢想,才会敢干,工作就要动脑筋,多想办法。取得了如此优异的成绩,但崔峰却并未骄傲,在他的心里,267米只是一个起点,在智能化前行的征程中,他将继续用智慧力量,继续演绎出更加动人的掘进故事。(穆海宏)

上一篇:蒲洁能化:奔赴检修现场的他们 下一篇:蒲洁能化仪表保运中心:这就是青春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