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风采

黄陵矿业机电公司盛红杰:从“门外汉” 到“煤炭行业技能大师”

作者: 杨亚锋 姚文喜     时间: 2020-11-26     

近日,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公布的第七批“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名单中,黄陵矿业机电公司职工盛红杰赫然在列。这是继今年5月份获得“陕煤工匠”后盛红杰获得的又一项荣誉。然而,这些荣誉的背后隐藏的却是他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刻苦钻研和艰辛付出。

脚踏实地学技术

1993年,退伍转业的盛红杰成为了陕西煤炭建设公司一名维修电工。当时只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他深知在电工专业方面自己基础薄弱。

“要想干好这份工作,就必须先给自己‘充电’,提高自己的理论基础知识。”为快速提升自己的业务技能,盛红杰给自己定下了目标。

白天,在工作岗位上,遇到不懂的技术问题他就虚心请教老师傅,并把处理问题的过程详细记录在笔记本上;晚上,他沉浸在书海,一个人抱着专业书籍,仔细研读,不断充实自己。为了能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检修工作有机结合使自己得到进一步提升,每次设备出现故障,他总是第一个要求下井排查。

经过10年的磨练和不懈努力,盛红杰终于从一个门外汉成为了电气设备检修方面的行家里手。

2003年,矿上检修车间扩充人才队伍,需要一批理论基础扎实、经验丰富的年轻人。10年的辛勤付出使盛红杰得到了这个机会。

来到车间,接触的设备更多,检修中遇到的问题也更复杂、更全面,盛红杰学习劲头也更足了。

“盛师那会是真肯学,感觉他整天都在翻阅图纸、研究开关,下班了都叫不走。”这是当时盛红杰留给老师傅们的印象。

“功夫不负有心人”凭借过硬的技术,2005年盛红杰在黄陵矿业公司第三届技术比武中获得“综采维修电钳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同时他也成为了一名综采维修电工技师。

笃实好学求创新

这些年,随着智能化综采设备地全面普及,设备维修难度日渐增大。如何减轻职工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检修效率?成为盛红杰每天思考的问题。

2010年,盛红杰发现现有的设备难以准确判断接触器真空管的好坏,给检修质量带来隐患。针对这一技术难题,他查阅大量资料,反复研究设备原理,自行设计制作了一套真空接触器三相同步试验仪,不仅缩短了检修时间,还降低了成本。

2015年,盛红杰利用检修好的水泵、风叶和一些边角料、管子等材料设计制作了一台自动水循环冷却装置,将电机水道内流出的高温水冷却后循环再利用,仅这一项创新成果每年就可为公司节约成本50余万元。

盛红杰不但自己勤于思考、善于钻研,而且他很乐意将自己创新经验传授给他人。近年来,在他的带领下班组成员聚焦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合力攻关,先后设计制作了“变频器加载调试装置”“电器修理综合试验台”“拐臂式电动机转子抽装装置”等各种实用型小发明、小创造30余项,为公司节约生产成本300余万元。

言传身教带高徒

“独木难成林”用盛红杰的话说:“企业要发展壮大不是靠某一个人,需要的是一支有技术的人才队伍。”

作为电修车间的班长,他以身作则,带头向青工讲授电气维修、维护方面的知识,组织青年职工进行“一对一”帮扶、“师带徒”等活动,将所学到的知识及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职工。

“待人真心,技术上丝毫不保留,有这样一个好师傅,我们感觉到幸福。”这是盛红杰的高徒郗卫平对师傅的评价。

作为盛红杰的徒弟,郗卫平同样出彩,先后两次在在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的好成绩。

谈及自己所取得的成绩,郗卫平坦言:“没有师傅就没我的今天,是师傅一次一次不厌其烦的讲解,才使我在技术方面有了快速的提升。”

面对徒弟的赞扬,盛红杰始终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他一次次上讲台、到现场,把技术经验传授给了更多的青年职工,在他的培养下该班组先后有10人成为本工种技术骨干, 其中6人取得技师资格。

参加工作以来,盛红杰先后荣获“黄矿工匠”“陕煤工匠”“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等多项荣誉称号。他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出了一曲曲动人的工匠之歌。(杨亚锋  姚文喜)

上一篇:绽放在陕焦公司的姐妹花 下一篇:铜川煤机机加工车间班长陈雷鸣的“钻磨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