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交锋

邢国权:再读《道德经》,感悟为人之道

作者: 邢国权     时间: 2019-11-21     

再读《道德经》,感悟为人之道


两千多年前,老子著《道德经》,仅仅五千余字,却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我也曾手抄《道德经》,但只知其表,未悟其深。有幸在思创聆听韩鹏杰教授指点,受益匪浅,其中的名言不下百句,蕴含的道理不少于几十,深感《道德经》中哲学智慧、管理艺术之深,既是成功者的冷静药方,也是遇挫时的心灵慰藉,反复诵读感悟之后更是有助于增益智慧,体悟人生之“道”。

最近,我体会最深的是最后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下面,就近日所思所想与大家分享。

做一个“真诚而不伪善”的人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意思是说真诚的话不华美,漂亮的话不真诚。正所谓:“忠言逆耳利于行”,真实的话听起来往往没有阿谀奉承的虚假言论好听,但有的人却常常喜欢听华美不实的言论,这是一种怪象。老子的这句话是告诫我们要辨别真话和假话,不能被表面华美的虚饰所迷惑。

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我们应该多一点真诚,少一些伪善。对待家人,做到真正的关心,而不是表面上的嘘寒问暖,将关心关爱只挂在嘴边;对待领导同事,要一心为公,心往一处想,互相搭台,而不能表面一套、背后一套,要做到表里如一。

做一个“善辩而不诡辩”的人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大致的意思是:行善的人不去争辩,总是争辩的并不一定善良,因为公道自在人心,善良的人不善辩解,以理服人才是他们的追求。

花言巧语善辩之人一味辩解,忠厚老实善良之人从不诡辩。一个人越强调什么说明他内心缺少什么,越是辩解越是掩饰。我们在遇到问题时,不能一味地去“辩”,与其强词夺理,不如以理服人,合理把握“辩”的度,做一个忠厚老实、善辩而不诡辩的人。

做一个“谦虚而不妄作”的人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真正有智慧的人不认为自己博学,总是认为自己博学无所不知的人其实是没有智慧的。正所谓“满招损,谦受益”,惟有谦虚,才能不耻下问,博采众长;惟有谦虚,才能永不自满,勇往直前。

然而,谦虚低调不是懦弱,是潜心努力,积蓄能量,蓄势待发,铸就辉煌的前奏。要想保持谦虚也并非易事:在领导面前谦虚易,在群众面前谦虚难;在强者面前谦虚易,在弱者面前谦虚难;偶而谦虚易,经常谦虚难。生活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面对外界的纷争,我们在挑战的夹缝中生存,一定要学会谦虚,只有谦虚才能让人直视自己的不足,才有可能更快的提升自己。

做一个“利而不害、为而不争”的人

天之道,利万物而不伤害;圣人之道,做好事情却不为自己争名夺利。从这句话,我们可以感知到老子“无为”的智慧,不强为,不妄为,利人利物而不害人害物。

虽然《道德经》中多次强调“无为”和“不争”思想,也有人误解是一种消极的思想。但我不敢苟同,我认为在面对名和利的时候,我们只管耕耘莫问收获,谦虚而不强争,最终,人生才能得到充实,品德也会得到提升,能力也会得到锻炼,属于你的也最终也会“水到渠成”,即使不属于你,暂时的功成身退也是豁达的人生境界。老子的话言简意赅,大道至简,但意蕴深刻,非常值得我们仔细反复揣摩。

我们读《道德经》,不能停留在简简单单的读和学习上。喜欢练习书法的我,已将最后一章书写装裱悬于厅堂,时刻勉励自己做一个真诚而不伪善、思辨而不诡辩、谦虚而不妄作、利而不害、为而不争的人。期望我能坚持研读,从中发现自身的一些问题,感悟人生智慧,让思想和灵魂受到洗礼,不断改变和提升自我。(思创1905届学员 邢国权)

上一篇:思创1905届第三组:企业管理中的“矛盾论”视角 下一篇:思创1905届第八组:走好自我修炼的旅程